雨水豌苗初生,品嚼春鲜人民资讯
每一种食材都有属于自己的时节。春吃芽、夏吃瓜、秋吃果、冬吃根。以四时为引,在一箪一食中,感知春夏秋冬的四季轮转。 年,《生命时报》推出系列策划“二十四节气·食光”,以符合时令的蔬果,在唇齿间感知时间流转,不负一年好时光。 天生水,水生万物 东风解冻,散而为雨。在这乍暖还寒之时,细雨中若有若无的一抹新绿,正是春天来临的讯号。 雨水归来,润物无声 雨水是春天的第二个节气,雨水至,滋润万物,气温开始渐渐回暖。 《逸周书》中记载着雨水节后“草木萌动”的物候,油菜、冬麦等各种农作物在春雨的滋润下开始返青。 民间在这一天会爆炒糯谷米花,也叫“占稻”,意为占卜当年稻谷收获的情况,炒出的米花越多,预示稻谷收成越好。 雨水至,倒春寒 连绵春雨引起气温变化,雨水是全年寒潮过程出现最多的时节之一,很多地方会出现“倒春寒”的现象。忽冷忽热、乍暖还寒的天气容易损耗人体阳气。 民间常有“春捂”的传统,就是提醒大家要注意保暖,不要脱下棉衣,尤其护好头、腿和脚等部位。 雨润新生,苗嫩春鲜 “春始属木,然生木者必水也。”雨水时节,萌生万物,豌豆在春风春雨的滋润下吐出新芽。 一茬茬青翠欲滴的嫩苗,散发着春日的清香。尝上一口,爽嫩的滋味让沉睡了一冬的脾胃苏醒。 豆苗嫩时可食 李时珍在《本草纲目》里写“苗生柔弱如蔓,有须,叶似蒺藜叶,两两相对,嫩时可食。” 豆苗是豌豆萌发出2~4个子叶时的幼苗,它含有丰富钾、磷等营养元素。 钾是维持肌肉运作的必需物质,并能调节血压;磷是骨骼和牙齿的主要原材料之一,可促进脂肪及糖类代谢。豆苗也含大量膳食纤维,可加快肠道蠕动速度,帮助排便。 食豆苗之清香 刚刚采下的豆苗嫩芽气味清香,质地柔嫩,在烹制时要注意火候掌控,避免过度烹煮,破坏它本身的滑嫩口感。 简单的焯水凉拌,就可以吃到豆苗的清香。 将豆苗在沸水中稍微焯一下,取出快速放入冷水中,再沥干水分,用盐和芝麻油调味即可。 豆苗在选购时要留心其根部,如果根部变色发黑说明已经不新鲜了,买回家的新鲜豆苗最好立刻食用。 雨水饮食祛湿寒 雨水时节虽然还有寒意,但人体内阳气已经开始生发。气候环境变化和饮食失节会加重脾胃负担,所以雨水时节要饮食适量,日常吃七分饱为好。 养肝补脾 中医认为,春季阳气升发主要对应人的肝,且与脾脏关系密切。饮食上宜少酸多甜,可多食大枣、菠菜、荸荠、甘蔗、茼蒿、山药等。 祛风除湿 早春时节,寒意未尽,即便午后风是暖的,早晚依旧湿寒。中医讲:湿困脾,即湿气会直接影响到脾胃。 如《千金月令》中所说,春月宜喝粥,建议用百合、茯苓、莲子、山药煮粥,以达到健脾利湿的功效。 “好雨知时节,当春乃发生”。在一夜微风细雨中,草木开始发芽,天地间已是一片生机盎然。春天象征着生发,而雨水则是生命之源。 愿细雨润万物,大地生绿意,所有的美好如期而至。▲ 受访专家 中医院治未病中心副主任医师孙其伟 首都医科医院教授李乾构 本期编辑:罗榕美术设计:靳丰华 版权声明:本文为《生命时报》原创,未经授权谢绝转载。 |
转载请注明地址:http://www.lianzie.com/lzzc/11319.html
- 上一篇文章: 雨风降温10鹤壁俯冲式降温来
- 下一篇文章: 没有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