云天收夏色

木叶动秋声

昨天(8月7日)20时29分

将正式进入立秋节气

这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

意味着夏去秋来

从大数据来看

年到年气象显示

立秋是由热转凉的交接节气

全国平均气温稍有下降

但是

各位“广东熟人”都知道

立秋≠入秋

立秋虽然名字有“秋”

但暑热不减

还有“秋老虎”发威~

《素问·四气调神大论》记载

“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”

这是提示人们

要顺应四时养生规律

立秋开始从养阳逐渐转为养阴

下面介绍立秋节气的养生重点

↓↓↓

中医认为

秋季养生应以“收、养”为原则

1.早睡早起

立秋意味着进入初秋季节,中医认为,秋季应早睡早起,使肺气得以舒展,以晚上9点至10点入睡,早晨5点至6点起床为宜。

2.避免受凉

立秋之时暑热未尽,也有凉风时至,天气变化无常,要随时注意衣物的增减,以防受凉感冒。

3.适量运动

秋季是开展各种运动锻炼的大好时机,但以“收养”为原则,运动量不宜过大,以免出汗过多,耗损过大。建议选择平缓轻松的运动项目,如散步、太极、八段锦等。

4.精神调养

要远离悲伤忧愁的情绪,尽量做到内心平静、神志安宁,心情舒畅。

5.适当食酸

入秋之后,容易耗伤津液,所以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宜,应适当多食酸味果蔬以及芝麻、糯米、粳米、蜂蜜、乳品等柔润食物,以益胃生津。

饮立秋茶

甘麦大枣茶

材料:甘草10克、浮小麦30克、大枣10枚。

做法:将甘草、浮小麦研成粗末,红枣去核,一同放入保温杯中,冲入沸水,加盖焖10分钟左右代茶饮。

功效:养阴除烦、宁心安神。

乌梅生姜茶

材料:乌梅1个(去核)、生姜1~2片、红糖适量。

做法:将乌梅去核,乌梅肉洗净切碎,生姜洗净切丝,同红糖一起放入保温杯中,沸水冲泡半小时即可。

功效:养阴生津、暖胃健脾。

昆仑雪菊茶

原料:昆仑雪菊15朵,水适量。

做法:将昆仑雪菊置于杯内,倒入热水;将第一泡水倒掉,清洗杂质;再倒入热水冲泡,焖泡5分钟后,即可饮用。

功效:消除秋燥,滋阴生津,还能改善睡眠质量。

食立秋果

适当多吃酸味果蔬,如苹果、石榴、葡萄、柚子、柠檬、山楂等,可以收敛肺气防秋燥。

喝立秋粥

生地粥

材料:生地黄25克,大米75克,白糖少许。

做法:生地黄洗净细切后,用适量清水火上煮沸约30分钟,滗出药汁,再复煎煮一次,两次药液合并后浓缩至毫升,备用。将大米洗净煮成白粥,趁热加入生地汁,搅匀食用时加入适量白糖调味即可。

功效:滋阴益胃,凉血生津。

百合杏仁红小豆粥

材料:百合10克、杏仁6克、红小豆30克、粳米适量、白糖少许或无。 

做法:先将红小豆洗净,加水适量,与粳米一起,先以大火煮沸,然后在半熟的粳米锅内加入百合、杏仁、白糖,以小火同煮至熟。

功效:清肺火热。用于肺阴虚,虚火旺盛,素有口干、鼻燥、口苦者。

百合银耳莲子粥

材料:莲子10g、百合10g、银耳20g、枸杞5g、糯米50克、红枣10克。

做法:将莲子去心、百合、银耳、枸杞和红枣分别用温水浸泡30分钟。锅中水煮开,放入食材,大火煮沸,继续小火慢煮大约15分钟。出锅后加入适量白糖。

功效:养心安神,润肺止咳。

立秋已来,暑气渐消

防秋燥,定心神

愿秋收无忧,万事无忧

编辑:胡婕责编:赵莹

来源:广东卫生信息、广州日报、生命时报、广东公共DV现场

审核:苗景锐



转载请注明地址:http://www.lianzie.com/lzgx/13070.html